沈帥青:林溢欣身價近億 補習「瘋」怎引起?
發布時間: 2015/10/09 08:00
最後更新: 2015/10/09 19:36
補習社之間不斷互鬥,現代教育登廣告,竟是公開邀請競爭對手遵理集團旗下的名師林溢欣過檔,且開價年薪8,500萬元。跟日韓等一樣,港人瘋補習且支出驚人,名師身價怎會不高?
一則公開挖角的廣告,昨日成為全城熱話,事緣補習學校遵理集團申請上市,同屬補習社的現代教育,卻突然有驚人之舉,在多份報章刊登以「致林溢欣老師的公開信」的廣告,公開邀請這位現時在遵理任教的中文科補習天王,於明年約滿後跳槽,而提出的待遇,非常優厚,包括3,000萬元的簽約誠意金、每年100萬元的宣傳資助等,一年的年薪,可高達天價的8,500萬元!
一名補習老師身價如此高,不少網民嘖嘖稱奇,但真的稀奇?本港的補習產業龐大,2012年教育學院的調查便指出,逾半的中三學生皆有補習,到了中六,比例更升至72%。本港學生一年的補習開支,達到數十億元,巨大的學費收入,自然造就一眾的補習天王、天后,身價水漲船高。
香港成為「補習之都」,事實上亦是與所身處的亞洲,文化一脈相承。整個亞洲之內,不論是台灣、南韓、日本等地,全部皆有強烈的補習文化,英國BBC新聞就曾稱之為「教育狂熱」(Education Fever),稱亞洲家庭對於子女教育的開支愈來愈大,培育孩子就是整個家庭的重要任務。
其中在南韓,更因補習文化太強盛、孩子常常補習至半夜,導致政府在2011年立例,限制在晚上10時之後不得補習,還派員到補習社集中的地區巡邏,若發現有深夜補習班,就要罰錢。
補習由本來協助成績較差的學生追上進度,至變成各孩子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,且愈補愈多,背後所反映的,卻是扭曲的社會文化。
其一是應試至上的文化。在學習之中,固然人人皆盼望在考試取得好分數,但把求學等同於求分數,將分數放在首位,卻是扭曲了讓孩子學習解難能力、鍛鍊思考邏輯的原意,以應試為目標的補習班,不是為着重知識為先,而是各種考試技巧,例如為學生貼熱門題目、剖析試卷之中各題的分數分布,甚至提供大量的標準答案,讓學生背誦,直接可以在考試大派用場,這些技巧有助學生取得高分,卻不見得可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。
另一扭曲的文化,更是不惜一切也要進名校的渴望。事實上在本港,進入政府資助大學的比率約有20%,之後連同自資學位、到海外留學等,已有超過4成的學生可以成為大學生,甚至其他大批學生可修讀副學士成為大專生。可是,大家所追求的,早已不是只取得大專學位般簡單,而要爭相搶入名校。
本港家長既是追求子女要入香港大學、中文大學等,而在台灣、日韓等地,更因當地大學數量甚多、入學率極高,如南韓達到約80%、台灣約90%,結果無論家長或學生,皆認為要進入名校才是成功,例如在南韓便把三間名校首爾大學、高麗大學及延世大學統稱為「SKY」,當地學生不惜工本地長時間補習,只為求進這三間大學,否則就自覺得「低人一等」。
人人忙補習,其實有苦自己知,既是在社會氣氛的壓力之下,不補習則變成異類,且還要鬥補得多科目、補得長時間,「唔補唔安樂」。但隨着新時代變化,未來世界所着重的,不再只是學歷,而是更看重創意、解難能力等,補習的教育模式,反而會窒礙孩子提高創意、思考力!
其實在亞洲之內,亦見愈來愈多人提出反思,在2013年,英國名校北倫敦學院到南韓濟州開分校,其校長Peter Daly公開呼籲家長減少讓子女補習,而是應該着重發展其在表達意見、創意、獨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。
人人也不想孩子落後於人,要比拼、爭分數的心態,促成一個個補習天王、天后,但在他們賺個滿堂紅的底下,卻是累壞了的學生、付出大量金錢的家長。對於一個地方來說,補習風氣愈強盛、產業愈發達,反而不是好訊號。
撰文 : 沈帥青